1 | 0 | 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武林旧事》所记之七十余种表演舞队多为假面装扮演出,含人物装扮剧、场景模拟剧、各类杂技等,虽出现于都市游行舞队之中,但本出于民间祭祀活动所用之各类节目。在民间醮仪活动中,演绎降神戏所搭之“棚”里,斋郎、判官、地仙等科仪关键角色可搭配组成系列表演,进而形成节目多寡不同的“大小全棚”。这些舞队与其组合构成了宋代民间杂剧表演的独特景观。
Abstract:Over 70 types of performance troupes recorded in the Reminiscences of Wulin·Dance Troupes predominantly featured masked performances, including character-based dramas, scene simulation plays, and various acrobatics. Although these performances appeared in urban parades, they originated from various folk sacrificial ceremonies. Within the ritual stages or “sheds” constructed for deity-summoning dramas during Daoist offering rituals, these performances integrated key ceremonial roles such as Zhailang(ritual masters), Panguan(judge deities), and Dixian(earth immortals). Through flexible combinations, they formed the “large and small full-shed puppetry”—named for their varying scales of performance repertoire. These troupes and their configurations constituted a distinctive landscape of folk variety theat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① 如郑守治:《<武林旧事·舞队>之“大小全棚傀儡”等名目研究述议》,《戏曲研究》2018年第1期,第202页;陈佳宁:《宋代舞队之“大小全棚傀儡”考论》,《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第56页。
(1)四水潜夫:《武林旧事》,杭州:西湖书社,1981年,第32-34页。
(2)孙楷第:《傀儡戏考原》,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0页。
(3)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 年,第67-69页。
(4)黄天骥:《冷暖室论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72页。
(5)郑守治:《〈武林旧事·舞队〉之“大小全棚傀儡”等名目研究述议》,第202页。
(6)陶宗仪:《说郛》卷78下,四库全书本,第7161-7162页。
(7)周华斌:《南宋〈灯戏图〉说》,《中华戏曲》1986年第1辑,第16-17页。
(8)陆贽:《陆宣公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7页。
(9)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6,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903页。
(10)罗大经:《鹤林玉露》卷6,明刊小字本,第81页b。
(11)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吴妓徐兰”条,《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808页。
(12)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济南:齐鲁书社,2013年,第49页。
(13)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9,明正统道藏本,第176页a。
(14)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298,清雍正铜活字本,第12130页b。
(15)陈佳宁:《宋代舞队之“大小全棚傀儡”考论》,《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第56页。
(1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42页。
(17)杜佑:《通典》卷93,长沙:岳麓书社,1995,第1789页。
(18)魏征:《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9页。
(19)姚广华:《跳棚科本》,广东化州市官桥镇长尾公村祖传手抄本,第77页。
(20)董锡玖:《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元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第 44-45 页。
(21)李智信:《上古方祭、女娲传说与社火划旱船》,《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第58页。
(22)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244页。
(23)干宝:《搜神记》,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第135页。
(24)吴自牧:《梦粱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页。
(25)泰顺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泰顺文史资料》第4辑,2000年02月,第178页。
(26)段成式:《酉阳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99页。
(27)笔者2018年参观哥伦比亚黄金博物馆藏韩国国立博物馆特展时,见公元前印第安人去世以后,亦常用黄金面具,覆盖于逝者之面,防其灵魂飘散之意,这种假面形式之利用,应是古代原始的共同意识。
(28)[日]田仲一成:《献疑于以民俗学为禁忌的作风——就中国戏剧的发生等问题答解玉峰先生》,《学术研究》2007年第3期,第143页。
(29)吴自牧:《梦粱录》,第119页。
(30)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23年,第145页。
(3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第42页。
(32)此表主要依四库全书本《武林旧事》所列“舞队”名目,并结合前人考究和本文对“舞队”补校内容形成。
(33)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第163页。
(34)吕少卿:《大众趣味与文人审美——两宋风俗画研究》,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23页。
(3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第42页。
(36)吴自牧:《梦粱录》,第194页。
(37)叶明生:《福建宋杂剧的发现及其戏剧形态探考》,《文化遗产》2013年第1期,第52页。
(38)叶明生主编:《福建作场戏研究论文集》,福州:福建艺术研究院自印本,2012年,第394页。
(39)常任侠:《中国舞蹈史话》,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年,第108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J709.2;K244
引用信息:
[1]郑苏文.宋代《武林旧事·舞队》补考兼“大小全棚傀儡”释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5,No.174(02):59-65.
基金信息:
广东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常规项目“粤西濒危仪式戏剧文献调查、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GD22CYS2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