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创作舞蹈类型分析
刘青弋
摘要(Abstract):
中国舞蹈类型学的理论建构尚未成熟。目前当代中国舞蹈使用的分类方法基本属于自然体系范畴。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分类,而在于对舞蹈“类属”认知概念的含混。概念的含混不仅影响妥善地解决舞蹈作品的归属问题,更在于影响对舞蹈作品予以正确的的价值判断,换言之,理论上的含混带来价值导向方面失误,其负面影响对中国舞蹈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自然,舞蹈种类创造的实践发展,本非铁板一块,尤其是舞蹈种类之间在边缘地带的模糊性、含混性是客观存在。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胡子眉毛一把抓,所有的舞蹈都可以没有界限。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抹去舞蹈“类属”之间的个性及其特征,消失的可能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时代。理论建构的根本意义莫过于能够解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因而,舞蹈类型学——尤其对舞蹈在质与风格方面进行种属分类的学理性分析与探究迫在眉睫地需要进行,本文发表拙见试图“抛砖引玉”。
关键词(KeyWords): 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类属;属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青弋
Email:
DOI: